独山子石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6月30日,独山子石化公司首次实现工业化试产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72612F新产品,在下游轮胎企业的性能评价有序进行。
5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在独山子石化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工业生产进行现场考核,经现场调取、查验相关考核基础数据,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项目计划任务书要求,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溶聚丁苯橡胶链中官能化技术顺利通过验收,实现该技术的自主研发目标。
独山子石化主动化解地处边疆、远离高效市场的劣势,坚持市场、效益导向,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创效能力,一次次实现从“0到1”的突破。自2009年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建成投产以来,公司累计开发各类新产品100多个,实现橡塑产品规模化、系列化、差异化,并不断向高端化迈进;茂金属膜料、环保橡胶RC2564S、RC2557S等一批产品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赢利能力在股份公司炼化板块位居前列。
机制带动 技术骨干做“主角”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独山子石化要求研究院紧急组建熔喷料研发攻关项目组,90后的杨帆“揭榜挂帅”。接到任务那天,杨帆一夜没睡,查找相关资料,研究制定方案。第二天,当攻关团队成员来到实验室时,杨帆已经根据连夜制定的方案进行了分工。那段日子里,由于严格控制上岗人数,实验室里的5名科研人员身兼数职,一会儿是数据分析师,一会儿是原料搬运工。
仅用了4天时间,杨帆团队就解决了过氧化物在粉料中均匀分散等技术难题,成功完成了医用口罩稀缺材料聚丙烯熔喷专用料阶段性研发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疫。
独山子石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公司大力推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项目经理制,选聘技术骨干担任项目经理,赋予经费决策权、计划考核权、人员奖惩权,给任务、压担子。各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职能、强化协同,规划、技术部门对接总部要求,紧盯市场需求,制订新产品开发排产计划;研究院负责目标产品分析、技术路线制定、产品性能评价;乙烯厂严格执行生产计划和技术方案,实施工业化生产;营销部门负责市场信息收集、产品推广和售后服务。
负责国家级研发项目——稀土顺丁橡胶项目的宋玉萍,是独山子石化首席技术专家。在独山子石化研究院,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宋博士”。
稀土橡胶的研发,国内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研发进度缓慢。宋玉萍说:“每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公司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在项目经费、研发力量配备等方面,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直至实现工业化生产。”
独山子石化实施科研人员双序列改革,打造职业发展新通道,激发科研人员聚焦技术,全力攻坚产品研发。2020年,独山子石化利用一季度市场低迷窗口期,腾出生产线试产新产品,科研岗位的专家带领团队,全年开发新产品11个,比计划多了5个。
精准激励 创新创效深挖潜
独山子石化设立专项基金精准激励,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公司配套修改了《科技工作优秀个人奖励办法》《科技项目奖励办法》,2020年针对科技进步、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及“十三五”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合计奖励400多万元。
HPR1018HA和EZP2010HA均属于独山子石化茂金属聚乙烯系列产品,不仅打破了进口茂金属产品对国内的垄断,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还深受客户好评,市场潜力很大。它们就是精准激励的“产品”。
由于使用催化剂不同,二者之间进行半连续转产最快需要56个小时,而连续转产在世界范围内未曾实现过。
从2019年年底,负责转产工作的乙烯厂聚烯烃一联合车间副主任工程师张永海,带领车间技术团队讨论HPR1018HA连续转产EZP2010HA的可行性。因为没有成功经验和数据可以参考,他们白天讨论优化方案,晚上与外商线上对接相关问题。但外商通过模型提供的方案建议过于理想化,在实际生产工况下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方案只得反复修改。
2020年3月7日,奇迹发生了!独山子石化仅用6个小时就一次性转产成功。在此之前,不同茂系催化剂产品之间的连续转产,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成功的先例。
聚苯乙烯HIPS线是另一个精准激励的代表。2011年建成投产的聚苯乙烯HIPS线因设计缺陷存在诸多生产瓶颈,生产线长期保持70%的负荷。从2019年3月开始,HIPS线高负荷运行技术攻关进入快速执行阶段。
“我们没有专利商支持,没有高负荷产品配方、生产数据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乙烯厂橡胶联合车间副主任杨昌辉说,装置运行以来,车间安排团队记录每次的生产配方、生产参数、化验结果等,通过统计分析大数据、不断测试工业生产校正系数,逐步建立完善符合装置实际的生产模型。2019年年初,HIPS线负荷由70%提至80%。
负荷越高,操作难度越大。把负荷从80%提到90%,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为了从各种数据曲线中寻找对应关系,反推演算出新参数,杨昌辉带领技术团队计算了数百次,生产方案修改了4版。
“一次确定好相对准确的配方值和操作参数,是整个操作过程的关键。”在杨昌辉看来,他和同事们没有退路。面对技术“盲区”,只能反复地大胆设定、小心验证。
2020年3月22日,HIPS线进料负荷达到95%。这是该生产线自2011年装置性能测试以来的最高运行负荷。困扰装置10年的生产瓶颈终于突破了。
扩大合作 破除瓶颈开新局
独山子石化坚持“研发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大力开发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绿色环保的新产品。
公司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强化与专利商、催化剂厂商、科研院所、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先后与复旦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近30家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耐刮擦管材料、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等45个项目的研究。
但在2018年前,管件专用料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北欧化工一家企业可以生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斌说:“工艺有了,催化剂有了,就差生产技术了。但专利商为了维护市场优势,是不会转让生产技术的。”